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研究-pg游戏麻将胡了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确定了坚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工程项目的咨询、设计和施工,都要服从和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提供公共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发展项目,更要依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设计、实施和运用,都应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善,或者至少不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并能实现项目在设计寿命期限内的可持续运用。然而,由于缺乏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分强调局部利益、行政干预以及缺少一个成熟的分析框架,很多发展项目多只侧重技术、经济和环境分析,不能持续运用或者带来众多社会、环境遗留问题,给政府、社会或用户增加负担。  每一个具体发展项目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可持续性主要涉及:项目在技术、经济上的可靠程度和合理性;项目效益分配和利益相关各方接受的程度和参与问题;项目的主要(经济、社会、环境)风险和对策;项目资源和政策环境;项目有效实施和运行机构的能力与动力。虽然因项目的性质和类型不同,分析的深度、广度和侧重会有一定区别,总的来讲,可持续性分析也不外是经济和财务分析、技术分析、环境评价分析、社会分析和机构分析几个方面。  1、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  经济分析最重要的环节是方案比选和不确定性分析。尽管其它分析也涉及项目方案的比选,当项目全部或大部分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及成本能够量化时,经济分析中的方案比较应该是最综合的和决定性的。这种比较应涵盖所有可行的方案,包括:项目位置和受益对象,项目技术、产品或服务,项目施的时间和顺序,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包括不上项目的情况等。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要分别以净现值、经济收益率、最小成本、避免的成本或支付意愿等为尺度进行分析。但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均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以鉴别项目在实施和运行条件、市场或政策环境等发生变化时项目的可行性,考察其抗风险能力,并通过调整项目方案、设计尽可能降低项目的风险。  财务分析中关键的两个问题是成本回收机制的形成和受益群体参与项目的经济动力。没有一个良性的投资成本回收机制,项目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受益群体或用户的支持和参与,就很难保证项目效益的持续发挥。无论盈利还是非盈利项目,均应根据项目的类型和受益对象,设计相应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回收机制,保证项目将来有足够的运行维护费用;对有些项目,还要能够满足投资回报或还贷要求。如果财务预测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就要考虑如何调整与项目有关的收费(税)政策及其水平、政府的优惠政策、融资方案、项目成本以及用户参与方式和程度等。同样需要结合机构和社会分析,争取项目相关利益群体,尤其是受益群体在项目各阶段最大程度的参与,使他们接受和支持项目;同时,分析他们对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承受能力与支付意愿,在此基础上,评价现行的价格、收费或补贴水平等是否合适以及应采取的必要的调整措施。  虽然经济分析的优先程度高于财务分析,实际上两者应同时交叉进行。经济分析不考虑补贴、税费等内部转移支付,要对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进行调整,并且还要计人项目负面影响成本尤其是环境影响成本,常常会在经济和财务分析结果之间产生差异。通过分析项目的受益方和受影响方,可以确定项目对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的影响和对国家财政的影响;澄清可以量化的项目的负面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有多大,发生的概率有多高;有助于弄清这些差异是由市场还是政策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政策引起的,那么就应考虑对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并且要考虑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期。  2、技术分析与机构分析  技术分析要将项目放在大的战略背景下(如:流域或经济区等)论证,证明拟议中的项目是取得既定效益的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与项目资源、收益和管理机构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及技术方案。机构分析重点要考察保证项目持续运用的政策环境,特别是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如产权和收费政策以及改革方向等),以及与项目技术方案相适应的项目机构的技术业务、组织管理能力和监测评价能力。这就要求项目的机构设计要紧紧围绕行业或地区的机构发展与改革目标进行,并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包括体制改革或能力建设的内容。  机构能力涉及人员素质和能力、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等,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要求。例如:对于土建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全过程管理;在设计阶段,由高素质的设计队伍做出高质量的设计,作为采购和施工的依据;在招标阶段,要选择有经验、声誉好的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要选聘有能力、负责任的监理工程师;在交接验收阶段,要采取建、管结合等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交接;在运用阶段,要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按照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运行维护。此外,为了充分保证项目各方面的质量,还可以考虑聘请专家组和独立的监测评估单位对关键环节的质量进行把关。如果项目涉及受益人参与项目管理,应让他们尽早参与项目的有关活动,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以胜任管理工作。  3、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系统比较各个方案的环境风险、效益以及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的难易程度和代价,选择最佳方案,改进项目设计。但在实际工作中,环评的项目方案比选工作经常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脱节,由咨询单位相对独立地完成,不能很好地发挥环评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设计中应有的重要作用。另外,很多环评报告在没有对各种方案进行认真比较分析的情况下,就草率得出支持某一方案的意见,从而使环评工作不能在鉴别项目方案、优化项目设计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参考行业或区域性环境评价的成果,避免在进行项目方案选择时犯重大的或方向性的错误;同时,在项目准备初期就应提出对所有的可行方案进行比选的问题;最后,由有经验的分析人员在公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环境评价,并将方案比选的定量结果反映到不同方案的经济分析中去。  另外,环境管理与监测是保证项目下环境保护和减少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是环境分析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潜在的负面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清楚地说明减缓、抵消不利环境影响需要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说明其实施方式、日期、责任单位、相关费用及来源,必要时,还要说明各项措施的优先顺序。  4、社会分析  社会分析应侧重:受益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人口组成特点;项目区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项目与当地文化、受益人的行为和需求的相容性;保证受益人参与项目实施和运行的策略等。项目的有效实施和运用同样需要寻求受益人及其社会组织的全力支持,甚至让他们组织起来承担部分实施和运行管理工作。因此,社会分析的一个焦点是关于公众协商及其参与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公众参与,特别是受影响群体的积极、广泛参与对于确定项目的社会环境影响和制定减缓措施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公开性、广泛性和互动性不够,使公众参与变成“走过场”,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要避免这类问题,除了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机构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保证进行公众咨询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外,还要对分析评价工作人员系统地进行有效开展公众咨询的方式方法的培训。另外,在开展公众咨询之前,最好作一次项目社会背景调查,弄清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受影响和受益群体、掌握相关信息的人以及控制项目实施方式和所需资源的机构和人员等,掌握当地传统的决策方式和决策前信息交流形式。  如果项目的社会风险过高或相关信息十分匮乏,应考虑推迟项目决策或者先进行小规模试点。若是由于技术或机构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项目的负面社会影响很大,应调整项目设计。有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宣传、培训影响人们的态度和组织行为,取得他们对项目的支持。项目分析是投资科学决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分析工作,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而我国目前尚无一套系统的项目分析规范,投资项目尤其是发展项目,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先决策后论证的现象,因而通过全面系统的项目分析优化投资方案、改进项目设计的潜力很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免费
试用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
网站地图